本篇,南方+记者将继续对话刘站长,进一步了解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在文物进出境审核、博物馆文物鉴定、科技赋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
南方+: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广东管理处)在文物进出境审核方面,有哪些举措? 本文来自织梦
刘成基:广东省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等地联系密切。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口岸众多,便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增加了文物非法进出境的风险。
文物由于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特殊性,一旦流出国门,很可能就从此难寻踪迹,对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而言是一种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辨别物品年代,并根据《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判断其是否能够出境;对于进境文物,也需要仔细核对登记,防范没有合法来源的文物进境,这样才能守好文物进出境的祖国南大门。
2016年至2021年9月底,我站共完成个人携带及展览文物进出境审核614宗10267件(套)。同时,对于深圳海关、广州海关、黄埔海关、拱北海关等查扣的疑似文物,我站都会积极协助鉴定,通过线上线下并行、图片鉴定与实物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各口岸快速便捷通关。2016年至2021年9月底,我站通过网络对海关查扣的疑似文物进行图片鉴定共计529宗5145件,其中文物12件;现场实物鉴定共482宗38567件,其中文物16361件。 织梦好,好织梦
广州的各大综合保税区可以说是连接广州与世界的贸易“窗口”。我站为助力广州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协助文物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便捷通关,也专门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并不断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流程,努力缩短审批时间,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还主动为未能及时出境的个人及展览文物办理延期手续,尽可能减少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相关申报人的利益。 copyright dedecms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人员在广州综合保税区审核进出境文物。 本文来自织梦
我站不仅努力做好文物进出境中的各项实践工作,同时也积极参与完善全国性文物进出境制度建设。“十三五”期间,我站完成了陶瓷、金属器等8个项目的《文物出境审核规范》起草工作,以及《文物进出境标识使用规范》的编制工作。 dedecms.com
2020年我站还受到国家文物局委托,牵头联合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浙江、天津管理处开展多项文物出境审核鉴定标准名单起草修订项目,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自身和多地管理处的长期实践经验,为文物出境审核提供相对统一的判定依据,共同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精益求精。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主办“国家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制修订研讨会”。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南方+: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在助力广东文博事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刘成基:广东省近年来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抓关键,近年来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国有及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大幅增加。
2016年度省内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分别为201家和74家;2020年度则已增至247家和105家,因此各类鉴定需求也与之增加——面对各种门类的文物与混杂其中的现代仿古制品,如何挑选出真正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进行征集,如何确认藏品等级以更好地进行保护、展示、研究……除了省内各大博物馆自身的考量外,鉴定站也能从专业第三方的角度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为博物馆藏品进行权威的“身份认证”。 copyright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