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知识

文物鉴定黑幕:真专家见义忘利 伪专家招摇撞骗

时间:2021-05-14 04:02

  ■真专家见义忘利 ■伪专家招摇撞骗 ■土专家“滥杀无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揭开文物鉴定的重重黑幕 copyright dedecms

记者 李雅民

内容来自dedecms

  文物鉴定黑幕重重,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全国万千伪专家靠开“鉴定证明”大发其财的现实,业内也早已见怪不怪。但日前北京“‘金缕玉衣’骗贷案”的曝光,还是像霹雳一样震蒙了整个社会。5位全国顶级文物专家,隔着玻璃罩子看几眼,就出具签名证书,鉴定仿造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为文物真品,估价24亿元人民币,为犯罪分子诈骗银行提供了依据。是“走眼”,还是贪财?无论如何,此案彻底打破了社会对文物权威们的迷信,也揭开了文物鉴定最深一层的黑幕。其实,古董行、文物界对部分权威人士屡屡指鹿为马的现象早就深恶痛绝。过去人们慑其头衔,碍于情面,多是牢骚几句。如今此案一出,众多正义之士忍无可忍,出自对古董市场和文物保护的担忧,纷纷向媒体揭露部分文物专家肆意鉴定疯狂敛财的行径,希望能引起国家管理高层的关注。记者经过长时间的深入采访调查,得以窥见文物鉴定的重重黑幕。  

copyright dedecms


dedecms.com

  金钱面前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专家时而也腐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金缕玉衣’骗贷案”在古董行、文物界引起轩然大波。5位顶级文物鉴定专家帮骗子那样一个“大忙”,警方拿他们没办法,因为没有他们预谋或故意参与诈骗的证据,相反他们倒有所谓学术言论自由的“护身符”。但业内的同行们有话说。 内容来自dedecms

  北京一位曾经干过拍卖行的人士对记者说:“那几位专家推说是随便看看,时间短,没来得及打开玻璃柜仔细看那‘金缕玉衣’,这纯属是瞎话。是专家吗?是专家就知道鉴定文物必须得上手,柜子的主人就在身边,打开柜子有多难?即使不开柜子,强光下贴近玻璃罩柜细看一眼又有多难?问题是几位专家就不希望那玻璃柜子被打开,因为一打开,大把的‘鉴定费’可能就没了。道理很简单,诸位都是顶尖级的专家,柜子一开,假货真切地亮在眼前,任凭你做旧的手段怎么高明,千百假玉片总会有破绽,到时专家们的瞎话还怎么说?毕竟都是有身份的人,总得顾及一点专家的面子吧?骗子绝不会花十几万元买你专家的一句否定。因此大家心照不宣,柜子不打开,东西不细看,给专家们的良心留点脸面,给日后的麻烦留个借口。” 本文来自织梦

  这位人士说:“此案曝光了,大家惊讶专家无良,其实在圈儿里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过去有组织演员四处演出的穴头,名演员别人请不到,他能忽悠来一大帮。现有专门组织文物专家外出走穴式鉴定的穴头,顶级专家别人说不上话,找他,他能替你请来好几位,但你必须得花钱,像‘金缕玉衣骗贷案’奸商谢根荣所用掮客牛福忠,就是典型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松散的、不代表国家任何单位、却戴有国家好多重要文物部门头衔的‘组织’,时常干些见利忘义的事。如这‘骗贷案’,牛福忠本身就是一个骗子,他亲手联缀起假玉衣,还要装模作样地组织专家来鉴定,而那些专家也就默默地配合他,什么时间短没看清?什么全听‘老大’史树青的?难道全是小学生、黑社会,全听老师、老大的?走穴演出者,穴头若说是义演,试问谁会跟他去?这文物鉴定的走穴也一样,谁都知道路不会白跑,字决不会白签。” dedecms.com

  若如此,部分专家的良知也太成问题,混于社会的土专家们招摇撞骗是为钱,专家学者德高望重为何也要自毁名声? 内容来自dedecms

  大连一位敢说真话的收藏家对记者说:“贪官拿了赃款会惴惴不安,因为他知道那是违法,终日担心东窗事发;拿了昧心钱的专家学者却什么都不怕,他知道现行法律抓不住他,不就是说了一个真假的问题吗?又不是冲着法庭说的(具有司法意义的鉴定)。鉴定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信不信可由你啊?我说的不对又怎样?顶多是‘走眼’的小问题,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谁都知道现在假文物太多,造假术越来越高明,‘走眼’几回属正常。另一方面,专家嘛,尤其顶级大牌专家,他的鉴定,‘信众’眼里一言九鼎。‘皇帝的新衣’,这笑话在古玩行、文博界里有的是,好多假东西至今仍在博物馆里收藏着呢,甚至就在那摆着或挂着,你怀疑它是假的?你是专家吗?你比谁谁谁还牛?假若不是大骗子牛福忠亲口向办案警察坦白说‘玉衣’是他联缀出来的,谁敢怀疑史树青等5个大专家的鉴定?假若没有警方的介入,诸多假鉴定哪个能像‘金缕玉衣骗货案’那样被查得水落石出?因此说,惯做假鉴定的那些专家们做起假鉴定来毫无顾忌,他们就利用过去多少年来自己建立起来的威信。你问他们何以变成这样,请问威信能值几多钱?任何一种买卖,利润巨大的话,任有多大的风险都会有人铤而走险。文物鉴定无风险,严格说连个买卖都不是,笔一挥,大名一签,大把钱财就来了,试问怎样的人物才能顶住这样的诱惑?不过也确有能够顶住这种诱惑的,那是真正的文人气节,仙风道骨,像似不食人间烟火。比如有时我怕买了假画,去请某老先生给掌眼,一幅画价值几百万呢,事后重金谢他,人家分文不要,说‘吃饭可以,递这个(红包)是要侮辱我’。那老人家日子过得非常清淡,住房不大,更不豪华,我就不信他会去做什么违心的鉴定。”

dedecms.com

  见风使舵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鉴定背后暗藏“局”

织梦好,好织梦

  无风险,无约束,假鉴定做起来肆无忌惮,一个个案件,听来真是令人惊诧。

内容来自dedecms


文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