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知识

古玉鉴定家顾德威先生

时间:2021-06-09 12:24

  顾德威先生(1910—1994)是我国著名的古玉鉴定专家,1986年被聘为首批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先生祖籍四川省广安市,生于北京,后定居天津。先生在南开中学肄业,自幼受其父顾巨六先生的影响,善辨古玉之真伪。青年时期,游历了国内著名古迹,欣赏、研究了大量收藏家的藏品,积累了丰富的识别古玉真伪的经验,他认为“玉亦金石之学,而非金非石。金石首重文字,次则图案。玉则往往太朴无文”。所以说,顾先生“深得玉之性情”,因此“平津沪三地内行人,皆重之,每得玉,辄就鉴别”,而顾先生“亦勤于搜访,韫椟而藏,待价而沽,侧于收藏经营之间,人多称之为顾三”(俱见巢章甫《海天楼艺话》第9页)。

本文来自织梦

  张老槐先生告诉我,顾先生年轻时,常去河南安阳收购商代古玉,多售于徐世章先生收藏。巢章甫先生还讲过“顾三(得威)……近有所获,辄以见示……顷示图玉印,上作井栏纽,纽上及侧皆有花纹,刻工细致,玉质亦佳,印文为图案,树下一鹿,与纽并为别品,足资摩挲,顾谓是六朝制作”(《海天楼艺话》第73页)。至今,此玉印不知为何人所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958年,顾先生进入天津市文化局社会文化科文物组工作,从事文物出口验关、社会流散文物征集等事业,为国家征集、抢救了大量珍贵文物,并培养了云希正、田凤岭、尤仁德等一批研究玉器人才。记得1961年前后,我常随韩慎先先生去北京购买字画,时而见到顾先生带着田凤岭也在北京各古玩店挑选古玉等文物。 dedecms.com

  顾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记得1959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举办迎国庆大型展览,其中有青铜器展。顾先生和韩先生对一件提梁卣的年代看法不一,顾先生认为此卣应是周代之作,韩先生则认为是商代文物,他们分别叫尤仁德、范汝森为他们的不同意见把此卣摆过来、倒过去动手多次。张老槐先生和我说:“两个人都凿方窟窿眼儿。你去把它放在商周之间,别让他们再倒过来倒过去了。”现在想起此事,二位先生真是一种对文物负责、为博物馆工作负责任的态度。 copyright dedecms

  顾先生对文物事业极其热爱,他多次将自己珍藏的文物捐献给天津和上海博物馆,记得他捐给上海的是一件年代较晚的大型器。1953年,他向天津文化局捐献新石器时代和商、周、两汉时期玉器、料器,战国时代肖形印、错金银带钩等文物23件,1958年又先后两次捐献玉器,其中红山文化玉佩、汉代蒲纹兽面纹璧等皆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今以汉代蒲纹兽面纹玉璧为例,说明顾先生捐献文物是多么优秀,这件玉璧直径25.3厘米,可说是件较大的古代玉器了。该器青绿色,有褐色沁,璧体较薄,两面皆刻有蒲纹和兽面纹,中间以丝束文为界,使该璧纹饰分为内外两个部分。这种大型玉璧除作为祭祀神灵的礼器之外,还可以在人逝世后,置于其背部,预示着离世者还会享受祭天的权利。 本文来自织梦

  顾先生遗留文字甚少,我曾要求先生写过《韩德寿先生略传》一文,文字虽然不长,但包含了韩先生生卒年、家庭情况、在京剧艺术上的造诣及对天津文物工作的贡献等,这是我存的顾先生唯一一篇优秀文章。

dedecms.com

  注:巢章甫(1910—1954)为张大千弟子,其《艺文新语》曾在1948年《天津民国晚报》连续刊载。2008年又以《海天楼艺话》出版。

内容来自dedecms

内容来自dedecms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内容来自dedecms


文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