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古玩界出现一种怪现象,凡专家鉴定古董总是离不开一个词,那就是“一票否决”,殊不知这让真正的内行人听着起鸡皮疙瘩,让外行人却感觉神秘莫测,果真如此吗?“一票否决”可取不可取,有哪些弊端?种种古玩鉴定乱象,如何规范?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听听他们是怎样答疑解惑的。 本文来自织梦
藏市走访
织梦好,好织梦
百分之百相同的古董才值得怀疑 织梦好,好织梦
一藏家庞先生向记者爆料,前不久,陕西华夏夺宝从北京回到西安,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珠宝玉石首饰博览会上进行鉴宝活动,每件收鉴定费100元。他出于好奇带去5件古瓷玉器,全被专家“枪毙”。比如带去的一件元青花龙纹碗,一姓张的专家连上手都没上手就“一票否决”,一句话:“现在仿的”,连看都不看、任何理由和依据都没有就否定了。10月20日藏家庞先生把此元青花碗带到了故宫博物院,请教了“瓷圣”耿宝昌先生,耿老与藏家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摩,还从器型、青花发色、做工、胎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证,最后肯定是元青花龙纹碗无疑。耿老虽年过90,但耳聪目明,是大家公认的、名副其实的“瓷圣”。从这一点说明有些所谓专家“不跟上时代步伐,信口开河”,连鉴赏古瓷的一般知识和水平都不具备,还打着“权威专家”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文物鉴藏家龙建雄谈到古董鉴定的“一票否决”显得很激动。他说,有人说判断一件文物的真伪,真品必须符合所有的鉴定标准,如果有一个地方有出入就可以“一票否决”而视为赝品。这种观点无非是想证明“治学严谨”和“拒绝一切赝品”的坚决态度。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换位思考,免不了会让人产生一种“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独断味道。 dedecms.com
龙建雄说,让我们展开细细分析却能发现其中“奥妙”。首先,“真品必须符合所有的鉴定标准”,这个“所有的鉴定标准”具体从哪里来?又由谁来制定?就目前我国的古陶瓷鉴定现状而言,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备可行的鉴定体系,仍然多以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为独立行为准则。这无疑会在不同的主体中产生多种标准。显然,这种“所有的鉴定标准”难以达成共识,从而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局面。 copyright dedecms
其次,“一处有出入就视为赝品”,古陶瓷不是人民币,鉴定方面尚无法全部弄通弄懂,“出入”现象也在所难免。由此,“一票否决”的直线思维方式脱离了事物的存在规律,难免有“我没有见到过的东西就要否定”之嫌。
织梦好,好织梦
再有,“不可能造出百分之百相同的东西”,这种思维方式正确与否也有待考量。在我国古代的陶瓷器中,每件器物之间都存在着大小不同的差异,难道非要“完全一样”才定其为真品吗?有时“百分之百相同”的东西才值得怀疑。即使发现有“假”,也要弄清其来源和造假方式,要弄清是真的“假”还是我们自己判断上的错误,不可盲目“一票否决”。
织梦好,好织梦
龙建雄说,“一票否决”原则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具有主观片面性,极有可能在扼杀“赝品”的同时,也扼杀“新发现”。“一票否决”本是国家详解文物出境审核流程,三位专家把关实行“一票否决”,即审核文物需要有三名以上专家专职文物鉴定人员参加,并采取“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个反对,该文物就不能出境,或者说“一票否决”就是文物保护的一项措施。本是政策法定的专用词,倒成了专家的对文物鉴定的专用词,这岂不是生搬硬套吗?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都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如果用在评先进;“一票否决”;用在保护文物方面,“一票否决”;用在国策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用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那是理所当然,是国策、政策和策略的集中表现。如果用在古董鉴定上那真是唯心主义的谬论。这与专家们常讲的开门的、真的、假的又有什么区别。
本文来自织梦
众所周知现藏大英博物馆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就是20世纪20年代英华裔古玩商吴贲熙拿到北京琉璃厂出售,当时所有专家和藏家都给予否定,结果流弃到了英国却成了国宝。这说明,全盘否定也会大打折扣,更何况所谓“一票否决”呢!
copyright dedecms
业内分析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鱼龙混杂的古董鉴定市场近乎失控
业内人士西沐谈到古玩鉴定,一脸的担忧。他说,目前文物鉴定市场混乱无序近乎失控。一些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在申请工商执照后,便可以随意从事商业性的鉴定活动。而国家文物及监管部门对于此类机构的鉴定是否有效,是否需承担相应的责任,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管责任。不少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的所谓专家,也并不具备文物艺术品鉴定的资质与能力,其对藏家文物出具的鉴定证书并无“技术含量”,甚至可以说,只要客户给钱,就可以随意出具文物艺术品鉴定证明。诸如此类的一些文物艺术品鉴定机构和相关文物艺术品管理部门并不认可,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执法监管权,也只能“听之任之”。 织梦好,好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