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知识

老人80块卖掉家中的喂鸡碗,专家鉴定后:价值上

时间:2021-06-25 10:36

  《秋日》:“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本文来自织梦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骄傲之一就是瓷器,古代人曾靠着瓷器换取了很多西洋玩意儿,直到今天,外国人都对中国的瓷器心怀向往。瓷器的英文名称是“china(中国)”,世界人民公认瓷器是中国特有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实不仅仅体现在瓷器上,还体现在众多珍贵的文物上。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的人可能会发现,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在当地看到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众多珍贵的文物,这也是中华文明注重积累沉淀的表现。中国的古人是比较注重记录的,不管是以文字为载体还是以物体为载体。

dedecms.com

   织梦好,好织梦

  古代工匠们通过将一些制造技术和过程记录下来,以总结问题和方法,一方面改进技术,另一方面将其传授给有天资的接班人。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工匠们具有精益求精、注重传承的思想理念,所以如今的中国人民才能拥有众多宝贵的文物古董。当然古董也得遇到识货的主人,曾经有一位老人,用80块钱就卖掉了家中一只古董碗。因为没有辨识文物的能力,老人一直将碗用来喂鸡。穷得没办法时,老人知道这碗是个老物件,所以才将其以低廉的价格匆匆卖掉。谁知道后来专家对碗进行了鉴定后,估计其价值上亿。而且物以稀为贵,全球都只有三只这样的碗,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也不为过。 织梦好,好织梦

  

内容来自dedecms

  80元卖掉喂鸡碗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农民的生活过得十分困苦,遇到年份不好的时候,地里的粮食甚至颗粒无收。所以那个年代饿死的人不少,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也较低,穷人太多。老人也是因为当时家里穷得没有办法,只能想方设法用物件换一些钱财。虽然她不认识古董,但知道这只碗年代久远,肯定不是普通吃饭的碗,于是老奶奶带着脏兮兮的碗去到了首都博物馆。 织梦好,好织梦

   本文来自织梦

  工作人员起初并不想收,虽然他们一眼就看出这只碗有些年代,但碗一看就是历尽沧桑,表面装到已经看不出本来颜色,而且老奶奶在将碗带来卖之前,其实已经用水粗略洗过一遍,都没办法洗掉碗表面的脏污。工作人员一看就知道这碗需要用特殊手段来清洗,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费这样的心力他们认为有些不值得。更重要的是因为老人常年拿着碗来装鸡食,并不注重保养,所以碗上还有不少划痕。 本文来自织梦

   copyright dedecms

  而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心里,即便是古董碗,有这么多划痕也不值什么钱了。但老人实在走投无路,他们穷得吃不饱肚子,在老人的哀求下,博物馆工作人员以80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个碗。可别小看这80元,在如今看来,80元太便宜,买不到什么东西了。但是在那个人民币以分为单位计算的时代,80元已经相当于现在的800元了。用800元来买一只看不出年代,表面还有划痕的碗,其实对于当时的博物馆来说,几乎是赔本的生意。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价值连城的洒蓝釉

copyright dedecms

  后来工作人员用特殊材料对这只收购的碗进行二次清洗,无意中在碗底发现了“大明宣德年间”的字样。这个发现让工作人员开始重新审视这只勉强收购的碗,并叫来专家检查。明朝宣德帝是一个酷爱研究民间技艺的人,大名鼎鼎的景德镇瓷器很多都是明宣德年间烧制。享誉国际的青花瓷也来自于明宣德年间,而老人用80元卖出的古董碗,比宣德年间的青花瓷价值更高。因为它是稀有的洒蓝釉,这种瓷器最早也是从明宣德年间开始制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织梦

  由明宣德帝命令工匠烧制,基本上是专为皇帝制作的一种瓷器。因为工艺十分复杂,且烧制洒蓝釉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存在,所以它的数量十分稀少。要烧制成功一个漂亮的洒蓝釉瓷器,不仅考验工匠的技术,还得看运气,它要历经两次淬炼,才能成为真正的洒蓝釉瓷器。 内容来自dedecms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文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