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是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砍伐工具。《诗周颂臣工》:“痔乃钱铸”,此铸即为大斧。斧又称“斤”,《荀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此斤亦为斧。
斧与斤虽皆为砍伐工具,但从形制、用途上有细微差异。
《说文》:“斤,斫木之斧也,象形”。《王注》:“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锄、相似”。《段注》:“凡用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斧有平刃和圆刃两种。商代斧体宽,刃平,长方形直銎,銎部有凸起宽带纹。1982年北京市首都博物馆内,陈列了600多件拣选的青铜文物。其中有一件晚商时期的铜斧。此斧刃为弧形,援上下均呈内弧形,后部有一圆孔,銎中部起脊,直内,内上有椭圆形鎏,用以贯祕。
西周斧体较长,刃略呈直弧形,长方形直銎,銎部饰凸弦纹,遵一侧置近似圆形的耳鎏。 copyright dedecms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从废铜中拣选出两件铜斧,其一件銎上一侧就有一近似圆形的耳,单面刃(图181);另一件为双面刃(图182)。近年来,各地曾出土不少铜斧,单面刃和双面刃皆有。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铜斧与现代斧近似,多为装柄的圆銎斧,刃部较长,呈弧形,鎏宽与刃宽等同,从鎏部往下渐窄,亦略呈弧状。
山西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战国早期的鸟首有銎斧。此斧鎏呈鸟首形,以援为喙,顶上有冠。鸟颈浮雕虎纹,鸟首背后有异兽,有下垂的角,内端作鱼形,鎏下端与鸟目中心均为钉孔。此斧造型奇特,别致新颖,为铜斧之冠。
内容来自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