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艺术品投资所产生的高额经济利益,已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成为其投资资金得以稳健回报的保险箱。但古玩作为投资产品其前提必须是真品,于是鉴定古玩真伪的行业专家们就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然而同样的藏品,10个专家可以出具9个截然不同的鉴定结论,让许多收藏爱好者一头雾水。如何消除收藏爱好者对市场混乱的担忧已是迫在眉睫。 织梦好,好织梦
谁在搅乱鉴定市场?
本文来自织梦
知假说真、颠倒黑白,完全被高额金钱利润支配,根据报酬多寡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对不同鉴定对象发表不同鉴定结论的所谓“鉴定专家”们,正是扰乱古玩鉴定市场秩序的元凶,让古玩交易蒙上了黑色。 copyright dedecms
古玩艺术品贵在古,重在蕴藏着的深厚历史文化和艺术涵养,其珍贵稀有的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远超过了经济价值。然而如今经济挂帅的时代,使得古玩披上了金钱的外衣,引得某些所谓的“鉴定专家”完全被高额金钱利益所支配。
上海市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文博研究所所长刘超认为:“目前,古玩鉴定市场中鉴定专家知假说真的现象是公开的秘密。”他说,某些所谓拥有着几十年鉴定经验的专家们更可说是变色龙,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鉴定对象发表完全相悖的鉴定结论,其原因仅仅是鉴定报酬的多寡。 本文来自织梦
在讲到这种现象时,刘超还透露,曾经就有人出高价让他对一件品相一般只可属下品的瓷器,鉴定成极为珍稀的上等古玩瓷器,以便于此人高价出手。被他拒绝后,瓷器拥有者又出高价,让另一个鉴定家作出了瓷器乃罕见珍品的鉴定结论,并预测这件瓷器的价格升值潜力在十倍,以诱惑投资者上钩购买。 dedecms.com
可见,如今古玩鉴定界并不是每个鉴定家都能够恪守道德准则的。许多依仗着通晓古玩艺术品某个领域知识的所谓鉴定专家,正是古玩鉴定市场混乱无序的制造者和源头。 本文来自织梦
还有更恶劣的。“有些标榜着由资深古玩鉴定专家领衔的鉴宝会上,某些专家会恶意地将鉴宝者品相上等的真品古玩说成赝品,对鉴宝者讲述古玩乃赝品的一番理由,甚至告诫鉴宝者以后购买古玩须参照怎样的标准以免上当,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将这件真品古玩据为己有。”上海古玩资深收藏家孙建华举例说。“黑”专家采用贬低物品价值的做法打击持宝者的信心,再安排自己人打着解决持宝者难题的谎言,将这个物品以赝品的价格收入怀中,而后倒手高价出售给其他投资者赚取高额差价。“这些被民间称为专业‘黑’专家的鉴定专家具有一定的鉴赏、辨别能力,熟知古玩交易市场的行情,可以精准地分辨优劣,只是泯灭了作为文化学者的良知,颠倒是非一味追逐金钱,心狠手黑地进行着坑蒙拐骗的勾当。”
本文来自织梦
其实,除了这些被民间戏称为专业“黑专家”外,更多不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丰富鉴定收藏经验的业余“黑”专家同样扰乱着古玩市场的正常秩序。他们多数是半路出家从事古玩鉴定的艺术界业内人士,鉴定经验、水平和能力都只算皮毛,有些人连物品的材质都无法正确分辨,但他们却凭借着多年涉足艺术界的“资历”,把残缺的鉴定能力作为忽悠古玩买家的资本,酿造了被骗买家兴冲冲捧着真钱换回假古董的一场场“悲剧”。 dedecms.com
不能过分依赖“鉴定专家”
古玩收藏重在艺术品内在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收藏的前提必须是自身对艺术品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具有一定的艺术品鉴别、赏析能力,而非依赖某些鉴定专家的结论作为收藏投资艺术品的依据。
古玩通过专家的鉴定确认了真假、新旧的问题,以鉴定结果为依据推断出了珍稀度和存世量,从而估算出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当然还有经济价值。若收藏者收藏古玩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交易市场动态和趋势拥有起码的认知与判断,不然盲目购买或是过分依赖某些专家的鉴定结果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如善用专家的鉴定结果,将其作为投资古玩的辅助资料,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无论是鉴定专家出具的鉴定证书或是表现鉴定结果的其他鉴定方式,都不能认为是体现古玩真实身价的有效证明,因为很多鉴定证书的内容往往与实物不符,鉴定结果往往因某些利益因素发生了变化。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古玩市场中古玩鉴定的收费是按照物品估价的10%收取的,估价越高鉴定费自然就越高。这些让某些唯利是图的专家们丢弃了职业操守,故意将新仿的工艺品说成是天价“稀世宝物”以谋取高额鉴定费。 本文来自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