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所砸文物鉴定为赝品 公开鉴定环节 dedecms.com
近日,由王刚主持的北京电视台王牌节目《天下收藏》,“砸”出了争议。有专家将节目中砸掉的30件“赝品”与首都博物馆的珍品进行对比,质疑王刚在节目中砸掉的有九成是真品,一时间质疑声如潮涌来。对此,节目组回应称,绝不可能砸错。昨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表示,经北京文物局派出的专家鉴定,认定王刚在节目中所砸的藏品都是赝品。而王刚也在跟扬子晚报记者的短信沟通中,转发了“北京发布”官微内容作为回应。
节目组回应: 织梦好,好织梦
1. 绝不可能砸错 dedecms.com
由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天下收藏》,一直是北京电视台的王牌节目。近日,栏目组和首都博物馆联合举行的一场展览,引起了轩然大波。节目组从300多件被砸掉的“赝品”瓷器中选出30余件,同首都博物馆的馆藏珍品进行对比展览,多位文物收藏专家在观展后提出强烈质疑。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指出“王刚砸的不是赝品,而是真品。”此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更表示:“‘赝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都是珍品。”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刚和《天下收藏》节目组被推至风口浪尖。 dedecms.com
对此,《天下收藏》的制片人韩勇和“终审判官”翟健民明确回应,“绝不可能砸错”。节目开播6年来,一起“砸宝”的纠纷都没遇到过。韩勇告诉媒体,虽然观众在节目中只看到三位专家,但他们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库。“每一件瓷器,至少要由三到五位专家鉴定,并且实行一票否决。而且我们把最有把握的瓷器拿出来做节目,绝对不会砸错东西。”韩勇表示,“我们的藏品上节目之前都经过专家组鉴定,过程非常严谨。专家经过集体讨论得出了鉴定结果之后,才能上节目去进行录制。之所以说百分百没有砸错,指的是上节目的那些藏品。但有的报道有点断章取义――我并没有说所有我们鉴定的藏品的结果都没有问题,很多没上节目的藏品,在鉴定结果中都有过不同意见,也有看错的,但是只要有一位专家提出异议,这些东西就存疑搁置(不上节目)。”但收藏者上节目前签订的“生死文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这个协议请律师修改过,但有多少法律效力,我也没和律师深入讨论过。不过我觉得不会有问题:第一,东西既然上节目了,肯定是有非常明确的鉴定结果,经得起任何的人跟任何时间推敲的;第二,之前很明确跟收藏者沟通过了,双方就已经有一个互相之间的认可和道德上的约束。” dedecms.com
2. “砸宝”创意源自王刚 织梦好,好织梦
韩勇称备受争议的“砸宝”环节创意源自王刚:“我们的节目针对的主要是艺术品交易投资这一块。这个领域是不怕东西贵,就怕东西不对,出于这点,去伪存真就成为节目核心的理念。主持人王刚老师就创意了这样一个体现去伪存真的极致的表现手段,同时也是电视语言很有冲击力的一个画面,两面都非常贴切。”有网友认为“砸宝”的环节只是电视娱乐化的噱头,从播出之初节目就引发了争议,“6年以来虽然有那么多的质疑声,还有更多的支持,说明还是有它存在的信心和合理性。我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收藏鉴定的历史知识传递给观众,而不是照本宣科;再一个是我们选择的专家,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和科学,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砸宝’的环节绝不是娱乐,而是节目理念的最极致的表现,是很严肃的。我们节目的娱乐元素体现在辩论的过程中加入明星等,让大家在笑声中来传输鉴定和历史知识,那才是娱乐性。” 织梦好,好织梦
3. 不乏找人替持宝人出镜 copyright dedecms
北京东方大学文物学院院长李彦君劝慰广大观众和藏家大可不必担心“错砸”,理由是“这本来就是一个在表演的节目”。李彦君表示曾亲身参与节目,他了解到所谓的“赝品”都是事先从潘家园等旧货市场故意买的假货,然后找来所谓的“持宝人”上台表演,最后理所当然地被砸掉。“这是表演,之前就是买的假的,当然不会砸错了!”对于外界质疑节目“作假”,韩勇予以否认。“都这么说了为什么还说我们砸碎的东西里有国宝级的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并没有这种现象。但是存在持宝人自己个人原因不愿意出镜,或者表达能力不好我们建议他找人代他来,是为了节目的精彩。我们做的是电视节目。纯做收藏讲堂可能也没这么多人关注了。”
dedecms.com
北京文物局: